夏季天氣炎熱,人體陽氣也最活躍,相對地體內(nèi)陽氣就偏弱,再加之貪涼、食欲減退等,腹瀉、便秘、急性腸胃炎等脾胃病在夏季尤為多發(fā)。如果你也深受脾胃病的困擾,不妨看看如何食療調(diào)養(yǎng)。
《素問?藏氣法時論》云:“毒藥攻邪,五谷為養(yǎng)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。”五谷雜糧養(yǎng)護脾胃是最優(yōu)之選,堪稱脾胃的守護神。對于“五谷”古代有不同說法,一種指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,一種指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,而王冰所注《素問》:“謂粳米、小豆、麥、大豆、黃黍也!爆F(xiàn)在以五谷作為所有谷物的通稱,不再拘于五種谷物。谷類食物大多性味甘平,無大寒大熱之性,有補中益氣、健脾養(yǎng)胃之功。下面就介紹幾種不同脾胃問題適宜的五谷食療方。
1、脾胃虛寒
癥狀可見:胃痛隱隱,饑餓或遇寒加重,痛時喜溫喜按,時嘔清涎,大便溏薄,食欲減退,多食則脘腹痞脹,倦怠乏力,四肢欠溫。
炒粳米:粳米20克,炒焦,加入適量水燒開,飲湯吃米。嬰兒吐乳、產(chǎn)婦虛弱也適宜此方。
高良姜粥:高良姜15克,粳米60克,陳橘皮6克。清水600毫升煎高良姜、陳橘皮,取汁300毫升,放入米煮粥即可。
干姜香砂粥:干姜、香附、砂仁、白術各10克,粳米100克,紅糖適量。將各藥洗凈,水煎2次,每次用水250毫升,煎20分鐘,兩次混合去渣收取濃汁。放入淘凈的粳米,加水800毫升,大火燒開后轉(zhuǎn)用小火慢熬成粥,加入紅糖熬融。
胡椒粥:胡椒15克,粳米60克,砂糖適量。先煎胡椒,去渣取汁,再煮粳米,熟時加少許砂糖調(diào)味。
2、陰虛胃熱
癥狀可見:胃脘不適,灼痛隱隱,饑不欲食,脘痞嘈雜,口燥咽干,渴欲飲水,大便干結(jié),小便短少。
粳米蓮子粥:粳米50克,去心蓮子30克。煮粥,每日早晚各服一次。
麥冬竹葉西洋參粥:麥冬、淡竹葉各10克,粳米100克,西洋參5克。洗凈竹葉、麥冬,加入清水300毫升,小火煎半小時后去渣留汁于鍋中,將淘凈的粳米和切薄片的西洋參放入,再加800毫升水,小火慢熬成粥,放適量鹽、麻油即可。
3、濕熱中阻
癥狀可見:胃脘痞滿,口黏膩不爽或口干口苦,惡心厭油,納少身困,渴不欲飲,大便不爽,小便色黃而少。
薏仁香砂飲:薏苡仁30克,藿香10克,砂仁4克,茵陳20克,甘草3克。將以上五味洗凈,加水適量,煎煮15分鐘,去渣取汁即可,代茶飲,一天喝完。
薏苡山藥煎:薏苡仁、山藥、白扁豆各30克,佛手柑9克。以上四味洗凈,加水適量,煎煮15分鐘,去渣取汁,一天內(nèi)不限時間次數(shù),服完即可。
4、肝胃不和
癥狀可見:胃脘脹痛,攻竄兩脅,吞酸口苦,噯氣則舒,食欲不振,大便不暢,每因情志因素而癥狀加重。
木槿玫瑰粥:白木槿花20克,玫瑰花15克,郁金10克,粳米100克,冰糖適量。將三藥洗凈,加水300毫升,煎20分鐘,去渣取汁。粳米淘凈,加水800毫升,大火燒開后轉(zhuǎn)用小火熬成粥,再下藥汁和冰糖,熬融即可。
佛手粥:佛手10~15克,粳米50~100克,冰糖適量。將佛手煎湯去渣,再加入粳米、冰糖同煮為粥。
Copyright © ahxlyz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6010115號-1 冀公網(wǎng)安備 13048102000289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