粥為“天下第一補藥”,食粥在我國起碼已有幾千年的歷史。
如果在粥中配入一些“藥食同用”的食物,更是能起到神奇的功效哦!
《周書》中就提到“黃帝蒸谷為飯,烹谷為粥!鼻宕t(yī)學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稱粥為“天下之第一補物”。
氣虛——粥+山藥
氣虛的人往往會出現(xiàn)神疲乏力、精神不振、四肢倦怠、自汗、動輒氣喘、面色淡白、語音低微、頭暈耳鳴等癥狀。
堅持喝一段時間山藥粥,體質會有一個明顯的改善。
做法:將山藥洗凈,切碎和大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,持續(xù)服食效果最佳。
腎虛——粥+羊肉
腎虛的人常有腰背酸痛、足膝萎弱、形瘦怕冷等癥狀,在冬天喝點羊肉粥,可以很好地緩解癥狀。
做法:取精羊肉100~150克去骨洗凈切塊,取白蘿卜1個洗凈切塊備用;將羊肉和蘿入鍋,加清水同燉,除去膻味,待羊肉將熟時,取出蘿卜。將浸泡過的糯米放入羊肉鍋里,加進蔥白煮成稀粥,加鹽調味。供早、晚餐溫熱服食。
咽炎——粥+鮮藕
此粥甘滑可口,有清熱涼血、利咽除煩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有急性咽喉炎及炎癥后期熱退傷陰的人,均可服食。
做法:鮮藕50克,大米、綠豆各30克。先煮綠豆至沸,加大米煮至半熟后,再放入藕片。待熟后調入少量白糖,再煮一二沸即可。
粉刺——粥+山楂
中醫(yī)認為,粉刺多為肺熱及血熱郁滯肌膚,或過食肥甘厚味,致使脾胃積熱、上蘊肌膚,或肌膚不潔、熱毒堆積所致,治療應清熱解毒、涼血行滯,可選用以下藥粥輔助治療。
做法:取山楂30克、薏仁50克、白糖適量;將山楂水煎取汁,放入薏仁煮粥,待熟時白糖調服,每日一劑,連續(xù)1月?汕鍩崂麧、祛脂化瘀。
脾虛——粥+扁豆
此粥用于脾胃虛弱、慢性腹瀉、吐瀉等癥的輔助食療。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之功,能疏脾開胃,可用于脾胃虛弱而飲食不進,嘔吐泄瀉者。
做法:粳米100克,鮮白扁豆100克。粳米洗凈浸泡半小時,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;加入鮮白扁豆,改用小火熬煮成粥。粥內可加入少量紅糖或冰糖,攪勻,稍燜片刻,待糖溶化即可食用。
胃寒——粥+韭菜
中醫(yī)認為,寒主冬令,故冬季養(yǎng)生重在保暖防寒。脾主肌肉四肢,為后天之本,脾胃溫暖,則四肢溫煦,身體強勁。
粥中加入鮮韭可補腎助陽,固精止遺,健脾暖胃,適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腹中冷痛,泄瀉或便秘等癥。
做法:新鮮韭菜30~60克,大米100克,細鹽適量。將韭菜洗凈切細備用。先將大米淘凈,加清水適量煮粥,待熟時,調入韭菜、細鹽等,煮為稀粥服食,每日1劑。
便秘——粥+核桃
中醫(yī)認為,核桃仁味甘,性溫。入肺、肝、腎三經(jīng),具有補腎助陽、補肺斂肺、潤腸通便等功效。
做法:取大米150克,紅棗10顆,核桃仁10顆。將紅棗用開水泡半天去核。核桃仁用水稍加沖洗。將大米,紅棗,核桃一同入鍋,加冷水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煮至米糯。加適量冰糖再煮片刻即可。
補血——粥+菠菜
血虛證多見面色萎黃、唇舌色淡、爪甲蒼白、頭暈眼花,心悸失眠、健忘、手足麻木、大便干燥、女性月經(jīng)量少色淡、舌淡、脈細弱等。
做法:取菠菜、粳米各250克,鹽、味精適量。將洗凈的菠菜切段,與粳米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熬至米熟湯稠,將菠菜放入粥內,稍煮加入鹽、雞精即成?崭狗。
養(yǎng)五臟——粥+雞
雞汁粥具有滋補氣血、安養(yǎng)五臟的作用。適用于虛勞諸證、精血虧損、腎氣不定、產婦營養(yǎng)不足等病癥。
做法:母雞1只,大米100克,精鹽少許,加水煮成粥。
泄瀉——粥+雞蛋花
雞蛋花粥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潤燥的作用。此粥是我國民間藥食兩用的保健食物,尤其小兒更為適宜,并對濕熱引起的下痢赤白、痢疾厚重及泄瀉等病癥有較好的療效。
做法:新鮮雞蛋花10朵,粳米60克,加水適量,共煮成稀粥。